全国修车大队信息论坛,全国修车大队信息论坛,群仙楼论坛兼职,成都耍耍逍遥论坛2025

传道授业 中外同源——《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020-09-14 15:13:37          编辑:周媛 | 作者:肖海燕          浏览量:4567

近日,我重新细品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发现这本书糅合了作者毕生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我国教育鼻祖孔子的教育主张不谋而合,颇有点互通款曲之意。

首先,就教育目的来看。苏霍姆林斯基最深刻的观点是通过教育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我们至圣先师的观点则是通过教育培养“士”和“君子”。可见他们都非常重视人的品德,把“德育”摆放在首要位置。古今中外,有才无德之人对国家及民族犯下滔天罪孽的例子不胜枚举。苏老和孔子都是积极处世的大教育家,以国家民族兴旺为己任。所以对于人才归属,苏老提出要做“共产主义建设者”,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均提倡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从教育对象来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要“全面发展教育”。我们的祖师爷孔子则说“有教无类”,他心里没有贵贱、贫富、地域、种族的差别,只要你诚心向学,我就广而纳之。所以,他的学生成分来源复杂,上至公卿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兼收并蓄,教之成才。他们都宽大能容,高明善化,不愧于在世界教育史上显赫的名声。

第三,关于教育方法。本书的第一条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告诫大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段话,这个技巧,孔子言简意赅,一言以蔽之“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头疼也最有趣的就是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不一样,所以,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因人而异采用教学方法。另外,《给教师的建议》中还有很多对于青年教师教学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不就是要“授人以渔”吗?

第四,教学相长,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于青年教师与孔子对为师者的共同要求。本书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就是建议教师读书。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几千年前的大教育家就有如此觉悟,我们这些新时代的老师们,更要不断汲取更新知识,提升教育技巧,以“源头活水”的姿态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日新月异的要求。

第五,学贵有思。对于学生的学习,两位大师也有相似见地。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反感死记硬背,提倡让学生在思考然后理解的基础上再记忆。我们的祖师爷也特别重视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要“学思结合,举一反三”,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传道授业解惑,立德树人。孔子主张“以仁为本”,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个性和谐发展。他们都把“人”放在了第一位。尤其是苏霍姆林斯基倡导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带学生亲近自然,让学生保持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得我心。两位集大成的教育家表现出来的大局观和前瞻性,永远值得我们后世为师者潜心学习,借鉴模仿。


责编:周媛

初审:周媛   二审:唐剑华   终审:易士强

  下载APP

电白县jht914| 巴彦淖尔市8nt884| 麦盖提县dlz73| 德州市9nz985| 肃南tb9911| 明光市rv9548| 尉氏县ddn251| 黎平县d9p375| 莱芜市jht893| 汽车7nj373| 通辽市xx8339| 贡嘎县nvb726| 凤凰县z8v613| 桓仁vdl356| 洛宁县8tn730| 广东省ll8828| 长宁县fvp860